前7年春季的某一天,汉成帝刘骜在赵合德宫中缠绵了一夜,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时突发中风,倒地不起,口不能言,不久即去世。
因汉成帝无子,故而由弟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继位,是为汉哀帝。
一个“哀”字,很能反应刘欣的一生,他继位之初,面对王氏家族把控朝堂的困境,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,一举铲除王氏家族,却不料反被王氏家族大干一场,死后遭到彻底清算,十年后西汉即告灭亡。
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,西汉皇室与王氏家族争权失败,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01王氏家族的崛起,与王政君是分不开的。
王政君的家族,祖上虽然很显赫,但到他父亲王禁这一代,其实已经没落了,只能担任县里的低级别小吏。
这样的家族,怎么看都不像是日后能飞黄腾达。
展开剩余94%王禁有八子二女,王政君是二女儿,据说王政君的母亲怀她时,曾梦见月亮扑入怀中,这当然是个好兆头了,预示着这个孩子日后会有出息。
但现实却是,王政君长大后是“克夫相”,连续嫁了几个人,对方都死掉了,这可愁坏了王禁。
于是,王禁便找算命先生占卜,得出的结论是:“当大贵,不可言。”
所谓富贵险中求,王禁认为只有与皇室沾亲带故,才有可能大富大贵,于是托门子找关系,将王政君送到宫中当了家人子。
什么是家人子?
说白了,就是专门供太子选妃的宫女。
既然是供太子选妃的,要求自然很高了,但王政君毕竟是走后门进去的,又没有生育,所以之前那几段不堪回首的婚姻,自然被人为抹去了。
当然了,不是说成为家人子,就一定能成为太子的妃子的,概率其实极低,所以王禁其实是在豪赌,赌注就是女儿的青春和未来。
当时,汉朝的皇帝是汉宣帝刘洵,而太子则是他的心肝宝贝儿子刘奭。
刘奭是个大情种,大约在王政君入宫一年多的时候,他的爱妃司马良娣去世了,他认为是其他姬妾因为嫉妒而咒死了司马良娣,便很生气,于是选择用禁欲的方式实施报复。
不久,汉宣帝就得知了这件事,就感到很着急,为了要个皇孙,他决定另外给儿子选一些妃子。
于是,在王皇后的操办下,宫中的良家子被召集在一起,王政君心眼子多,为了被选上,就故意坐在刘奭身边。
王皇后让刘奭选妃,刘奭其实对参选的女子都不感兴趣,但又不好驳了王皇后的面子,于是随口说了一句,这个还可以!
官员们不知道刘奭说的是谁,只觉得王政君靠刘奭最近,打扮又十分朴素(因汉宣帝崇尚节俭,故而形成风气),便认为刘奭看中的是她,于是将她送到太子宫中。
就这样,王政君很幸运地成为了刘奭的妃子,而且她特别争气,只被临幸一次就怀孕了,不久生下皇孙刘骜。
随着刘骜的出生,王氏家族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,当时谁也想不到,日后篡夺大汉江山之人,就出自于王氏家族。
02刘骜出生后,汉宣帝大喜过望,当即册封王政君为太子妃。
两年后,汉宣帝去世,刘奭继位为帝,是为汉元帝,因刘骜是他当时唯一的孩子,故而被他立为皇太子,而王政君作为太子的母亲,则顺势被立为皇后。
从入宫到成为皇后,王政君只花了短短三四年时间,她的运气实在太好。
当然,王政君的心机,也是她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随着王政君的崛起,他的家族也开始起飞,父亲王禁被封为阳平侯,不过王禁很快去世,爵位由长子王凤继承。
汉元帝在世的时候,并不宠爱王政君,故而王氏家族也不那么显山露水。
前33年,汉元帝去世,刘骜继位为帝,是为汉成帝,尊王政君为皇太后,封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,王崇为安成侯。
不久后,汉成帝竟然“一日封五侯”,王政君的另外五个兄弟都被封侯,王谭为平阿侯、王商为成都侯、王立为红阳侯、王根为曲阳侯、王逢时为高平侯。
至此,王氏家族一门六侯,成为西汉王朝的超级大家族,与汉武帝时期的卫氏家族相比,有过之而不及。
此时,云集在长安的外戚家族,除了王政君的母族王氏家族之外,还有汉宣帝祖母的母族史氏家族,汉宣帝第一任皇后许平君的母族许氏家族,以及汉宣帝生母王翁须的母族王世家族(与王政君不是同一家族)。
王氏家族以王凤为首,其他几个家族的领头人物有: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、丞相王商和左右将军史丹。
汉成帝之所以要扶持王氏家族,就是培植自己的一套班子,与其他几个外戚家族相抗衡,毕竟他年纪不大,在朝中的根基也不深。
以后数年,汉成帝与舅舅王凤联手,陆续将许嘉、王商和史丹三人排挤出朝堂,使得三个老牌外戚家族退场,王氏家族开始一家独大。
利用新外戚赶走老外戚,其实是饮鸩止渴的方法,汉成帝起初还不自知,还很高兴地给自己改了一个“建始”年号,打算大干一场,成为汉武帝、汉宣帝那样的伟大帝王。
但是,汉成帝刚打算做点正事,就猛然发现,自己已经被王氏家族给架空了。
此时的王氏家族,可以说比任何时候都强大,王政君的几个兄弟都已经封侯,且在朝担任要职,王凤更是总揽朝政的大司马大将军、领尚书事。
王凤执政时期,大权独揽,党同伐异,但凡有不附和者,轻则流放,重则杀头甚至灭族,因此内外诸臣,都唯他马首是瞻,而且从中央到地方,到处都是他的党羽。
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、侍中、诸曹,郡国守、国相、刺史皆出其门。在这种情况下,汉成帝想要干啥事,只能通过王氏家族来实现,双方意见一致则罢,意见要是不一致,只能以王氏家族的意见为准。
何以见得?我们来看两件小事。
有一次,有人向汉成帝推荐了一个叫做刘歆的宗室子弟,是光禄大夫刘向的儿子,能歌善赋,很有才学,他便封刘歆为中常侍。
按理说,皇帝要封一个人官职,且这个官职并不大,只是个虚官,这个权力总是有的吧?
但现实却是,汉成帝刚说要封刘歆官职,他身边的太监就提醒他说,这事要请示大将军才行!
汉成帝听了,就很不高兴地说,这么小的事,跟大将军有什么关系?
后来,负责拟诏的官员也不肯执行,坚持要禀告王凤,王凤得知后竟然不同意,此事只得作罢。
王凤权势之大,由此可见一斑,但这还不是最过分的,最过分的是,他竟然干涉皇位人选。
事情是这样的,汉成帝继位之后好多年都没有儿子,身体也不太好,便将弟弟定陶王刘康接到皇宫居住,当做储君来培养。
对于这件事,王政君也是同意的,因为她也很喜欢刘康,况且选个庶子当皇帝,自己的地位也可以保住。
但是,王凤却不同意,认为刘康年长却有才干,要是此人当了皇帝,自己的日子可不好过。
于是,在王凤的指使下,群臣都站出来反对,甚至将“日食”再现归结于刘康居留京城,导致汉成帝不得不将刘康送回封国。
汉成帝在位期间大搞驱虎吞狼之计,用新外戚驱逐老外戚,打破了政治平衡,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,导致皇权旁落,可见他是没有政治智慧的。
而对于王氏家族,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,便不肯罢手,不但在朝堂上为虎作伥,而且私生活也极其奢侈,“后庭姬妾各数十人,僮奴以千百数”。
王凤之后,几个弟弟王音、王商、王根和侄子王莽(新都侯王曼之子)先后世袭大司马大将军之职,“群弟世权,更持国柄”,无人可以撼动。
03前9年,汉成帝病重,于是将侄子刘欣和弟弟中山王刘兴一起召入宫中,打算从二人当中选一个当皇帝。
为了让刘欣顺利当上皇帝,傅昭仪(刘欣祖母)便向皇后赵飞燕和骠骑将军王根行贿,此二人为了各自利益,便一起帮刘欣说好话,汉成帝最终选中了刘欣。
前7年4月,汉成帝去世,刘欣继位为帝,是为汉哀帝。
有时候,历史就是如此有趣,同样的故事循环往复,形成一个怪圈。
汉哀帝继位之后,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,王室子弟遍布朝堂,群臣几乎都是党羽,严重威胁到了皇权。
汉成帝还在世的时候,曾一度打算挣扎一下,但还没等他蹦哒几天,就被王氏家族给按下去了。
之后,汉成帝干脆躺平,不再过问朝政了,而是一头扎进女人堆,宠信赵飞燕、赵合德姐妹,甚至还个男宠张放,因此他也被史书称为荒淫无道之君。
其实,汉成帝是没办法,既然打不过,只能享受人生了,要不然只能是白送人头。
汉哀帝却不这么想,他看不起这个伯父,他想要大干一场,彻底斗倒王氏家族,从而夺回皇权。
但是,汉哀帝跟汉成帝一样,政治才能也是严重不足,他思前想去,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,于是决定使用汉成帝用过的老办法,即用新外戚赶走老外戚。
于是,汉哀帝将祖母傅氏封为皇太后,母亲丁氏封为恭皇后,她们的食邑与王太皇太后(王政君)和赵太后(赵飞燕)相同。
不久,汉哀帝又对傅氏家族和丁氏家族进行的大肆册封,一口气封了七位侯爵:
追尊傅父为崇祖侯、丁父为褒德侯。封舅丁明为阳安侯,舅丁满为平周侯。追谥满父忠为平周怀侯,皇后父晏为孔乡侯,皇太后弟侍中光禄大夫赵钦为新成侯。很快,傅氏外戚和丁氏外戚就形成了,接下来就是向王氏家族开战了。
汉哀帝的这一举措,让本就被迫退居二线的王政君很不爽,于是开始政治施压,指使侄儿大司马大将军王莽提出辞呈。
汉哀帝也不傻,如果他这时同意王莽辞职,王氏家族及其党羽肯定狗急跳墙,要铲除王氏家族,只能温水煮青蛙,一步一步来。
于是,汉哀帝对王政君说,“大司马即不起,皇帝即不敢听政”,王政君见汉哀帝识趣,便让王莽继续执政。
不过,这只是汉哀帝的客套话,他对王氏家族的战争,很快就开启了,而且朝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怎么回事,开始选边站队,王氏家族的实力有所削弱。
在宫中,王政君作为太皇太后,不再拥有决策权,取而代之的是傅太后,傅太后很嚣张,曾当面称王政君为老太婆,王政君都快气炸了。
前6年,汉哀帝开始对王氏家族下手了,他指使亲信司隶校尉解光暗中调查王氏子弟,然后伺机发起弹劾。
解光急于表现自己,所以办事很得力,很快就找到了王根和王况的罪行并进行弹劾,汉哀帝顺势遣送王根回封地,王况则被贬为平民。
其实,王氏子弟的罪名很好找,因为他们干了很多恶事,京城百姓无人不知。
此后,除了王政君和王莽之外,王氏子弟先后受到打压,而王氏推荐的官员,也悉数被清除出朝堂。
有人说,王莽位高权重,为何不阻止汉哀帝呢?
这就跟王莽的为人有关了,他不像王凤那样嚣张跋扈,是个爱惜羽毛之人,干了很多好事,在朝中名声很好,他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收拢人心,为日后篡位做准备了。
因此,当汉哀帝把王氏子弟确凿的证据拿给王莽看的时候,王莽根本无法反驳,更何况当时他的权势已经被支持汉哀帝的大司空何武、左将军师丹和解光等人限制。
经过汉哀帝的一番操作,朝堂就达到了一种平衡,王氏家族虽然还在,但无法一家独大,与其他家族形成了相互制衡。
接下来,如果汉哀帝适时收手,他将成为唯一一个既得利益者,但他实在太贪心,准备将王氏家族一网打尽,结果彻底惹怒了王氏家族,反被王氏家族大干一场。
04有一次,汉哀帝的宫中举行宴会,特意嘱咐宫人让傅太后坐在王政君身旁,以示二人地位相等,却导致了王政君的大怒,“定陶太后藩妾,何以得与至尊并!”
在王政君的强烈反对下,傅太后最终被安排在了次等位置,这导致了傅太后的不满,汉哀帝也下定决心继续打压王氏家族。
为了抬高傅太后和丁皇后的地位,汉哀帝下诏,为傅太后加尊号为帝太太后,丁皇后则加尊号为帝太后。
群臣很快就再次察觉到了风向,许多大臣都调转枪口,开始弹劾王莽,说王莽反对为傅太后和丁皇后加尊号,是不孝的行为,理应处死,念其有功于朝廷,可以削去其爵位,罢免其官职。
汉哀帝很高兴,顺势下诏说,“以莽与太皇太后有属,勿免,遣就国”,保留了王莽的爵位,只让其返回封地。
至此,王氏家族彻底没落,只剩下王政君一人孤零零地守在宫中。
事情发展到这里,汉哀帝似乎大获全胜,实际上并没有,因为他高估了自己,也是小看了王政君和王莽!
汉哀帝在铲除王氏家族之前,认真总结了汉成帝失败的教训,认为汉成帝在扶持王氏家族之后,没有及时对王氏家族进行限制,所以让王氏家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。
因此,汉哀帝在铲除王氏家族后,就着手对傅氏和丁氏进行削弱,他将自己的男宠董贤任命为大司马,并对董氏一族进行大肆封赏,还将傅氏和丁氏的许多人逐出朝堂。
如此一来,汉哀帝不但得罪了王氏,又得罪了傅氏和丁氏,而傅氏和丁氏的衰落,则为王氏日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。
在铲除新、旧外戚势力后,汉哀帝感到志得意满,认为自己稳坐皇位,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。
事实上,王氏家族虽然不再主宰朝政,但并没有完全被打趴下:
首先,王政君还在后宫,而且是地位最高的女性;
其次,王氏家族依然还有多位侯爵,虽然是二代;
再次,王氏家族树大根深,还是有不少支持者的,他们潜伏在各个岗位,没有被察觉;
最后,王莽却是很有才干,而且名声特别好,许多正直的大臣都认为,汉哀帝罢免他,是个错误的决策,他与王氏家族其他人不一样,为此这些人经常替他喊冤,可见他人气很高,虽然是装出来的。
在汉哀帝看来,王氏家族已经变成被朝廷供养的贵族,对朝政没有任何影响,所以他不再那么关注王氏家族,警惕心因此下降。
政治嗅觉灵敏的王政君,很快就察觉了汉哀帝态度的变化,由见汉哀帝身体虚弱又无子,便决定开始采取行动。
前2年,王政君拖着年迈的身体找到汉哀帝,向汉哀帝哭诉说,我年纪这么大了,身边连个侍奉我的人都没有,将来我要是死了,恐无人送终,你要是可怜我,就把我的侄儿王莽和王仁召回京城侍奉我吧。
汉哀帝见王政君这么可怜,出于孝道考虑,便产生那了恻隐之心,又认为王氏家族已经衰落,没有什么危害了,就同意了王政君的请求。
就这样,王莽和王仁回到了京城,虽然他们不再担任官职,但却得到四处串联的机会,这为王氏家族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。
这个口子一开,王政君就知道自己可以拿捏汉哀帝了,此后他找各种理由,陆续请求汉哀帝将一些王氏子弟召回京城,不少人还担任了低级官员,比如王闳,他因为为人正直且名声好,被汉哀帝封为中常侍,侍奉在左右。
到前1年汉哀帝去世前,他都没有意识到王氏家族居心叵测,所以一点都没有防备,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
05如果说王政君是王氏家族兴起的关键人物,也是定海神针,那王莽就更可怕了。
王莽十分懂得隐忍,哪怕自己大权在握,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,硬是在家族极速衰落时都没有贸然出手,王政君一度为此感到不爽。
回到封地之后,王莽就更加爱惜名声了,比如他的二儿子王获擅杀家奴,竟然被他逼着自杀了。
因此,王莽虽然不在朝堂,但许多官员都很怀念他,支持他重返朝堂,相比于汉哀帝,他的所作所为似乎更得人心。
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,王莽是个聪明人,为了得到人心,他什么都可以放弃,哪怕是亲儿子。
王莽重返朝堂后,继续自己的表现,侍奉王政君的时候尽心尽力,其他啥也不干,大臣们因此称赞他的孝道,他的人气开始急剧上升。
王政君当然也没闲着,她整天只干一件事,那就是在汉哀帝面前哭惨,以博取汉哀帝的同情心,为家族的崛起创造条件。
最终,机会在前1年出现,汉哀帝无子而终,此时傅太后、丁太厚早已不在,二人的家族子弟也都不在朝堂,导致朝堂空虚,无人主持局面。
王政君当然知道这一情况了,所以他早早就派人盯着汉哀帝,汉哀帝刚死,她就带着王氏子弟火速赶到未央宫,从董贤那里夺回传国玉玺,继而掌握了军权。
之后,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尊主持朝会,让大臣们推举大司马人选,王莽本就支持率高,又有王政君携传国玉玺给他背书,大臣们就纷纷举荐王莽,王政君便下令王莽任大司马,录尚书事,兼管军事令及禁军。
很快,王室子弟都得到了王政君的一一封赏,几乎在一夜之间,王氏家族迅速重新崛起,在朝堂上又是一家独大。
之前,汉哀帝将王氏家族打得很惨,接下来王政君就要开始复仇了,她下令逼死赵飞燕和汉哀帝的傅皇后,将已故的傅太后和丁太厚的坟墓扒开并损毁尸体,至于傅氏和丁氏的残余势力,也被一并铲除。
至于反对王氏家族的那些人,比如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,则都被罢官夺职。
当然了,王氏家族对汉哀帝最大的报复,就是篡夺刘氏江山,王莽掌权后,相继扶持了刘衎和刘婴两位小皇帝,并对刘氏一族进行了疯狂打压。
最终,在公元9年的时候,王莽篡汉自立,建立新朝,西汉就此灭亡,距离汉哀帝去世不过10年。
总的来说,汉哀帝的一生是悲剧的,他本想大干一场,自以为成功了,却反被王氏家族大干一场,直接抢了他老刘家的江山,最终将自己活成了笑话。
发布于:山东省